聚焦|宁波市积极探索“4M”工作路径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宁波市积极探索“4M”工作路径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5-08-22 12:53:35
7
0

近年来,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把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布局的主线,紧盯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积极探索“方法(Method)+装备(Machine)+语料(Material)+人才(Man)”的“4M”工作路径,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落地见效,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深化“方法”贯通引领,构建协同赋能体系
 

宁波市构建“场景牵引、模型共创、平台赋能”模式,激发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创新潜能。一是打造“龙头企业+服务商”的模型创新体系。依托“科创甬江2035”计划,“揭榜挂帅”人工智能攻关项目188个。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数字化服务商开发专用AI模型,涌现智昌“匠心”为代表的工业垂直模型19个。发布全国首个石化化工大模型,已在镇海炼化、万华(宁波)等企业首试首用。二是建立“共性+个性”的应用场景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聚焦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等十大优势行业,围绕制造业共性环节与行业个性特点,凝练“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场景63个。创建省级人工智能应用标杆企业9家、应用场景1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推进“平台+智能体”的赋能应用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鼓励平台企业、装备供应商、工业软件企业从单一供给向工业智能体服务延伸,累计打造省级模型算法、智能体应用7个,培育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智能产品94个,以及海天智联、舜元智能、均普智能等一批“链式”平台。

强化“装备”硬核支撑,筑牢智能制造基座
 

宁波市高度重视智造装备对于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基础支撑作用,支持装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智能化创新。一是攻关智能装备核心技术。推动海天精工、天瑞精工等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八轴异面精密加工中心等国际国内首台(套)91项,智能模块化协作工作站、电池壳柔性智能装备等省内首台(套)196项。二是深化智能设备产线应用。以开展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省千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大力推进“两重”“两新”建设,技术改造投资超900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入选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33个、再贷款专项项目153个,数量及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三是推动智能装备服务延伸。支持装备企业输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装备供应商”向“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转型。全市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培育库扩容至580家,入选省级优秀服务商101家。海天集团孵化的“海天智联”公司已累计赋能上下游企业7500余家,接入设备4万余台。

创新“语料”源头供给,加速数据价值跃迁
 

宁波市深刻认识高质量的数据语料是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积极构建数据“采-聚-用”全链条体系,打通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一是推进企业内部数据采集。实施智改数转“全覆盖”工程,指导企业建立涵盖“研产供销服”全制造环节的数据资源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1%,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3.0%,均高于全国平均。二是加大行业数据融合汇聚。全力推进化工、服装、模具等6个省级产业大脑建设,以行业数据和知识融合为核心,积极打造工业语料库、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围绕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等研究提出高质量数据集24个。累计建成上线行业数据流通平台达5个,登记上架数据产品888件,交易额达5.8亿元。三是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全国率先探索数字化等级评价结果与政策挂钩机制,推动1万余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评估。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和产品主数据标准建设,累计255家企业成功贯标,63家企业列入省级贯标试点,数量全省第一,入选工信部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4个。

厚植“人才”第一资源,打造创新融合高地
 

宁波市着眼人才“引育用”全过程,打造多层次人才梯队,推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人才与制造业双向奔赴,培养数字技术类人才超5万人。一是着力引进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通过“甬江人才工程”,大力引进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举办“AI宁波”等赛事活动,以赛为媒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人才项目85个。依托甬江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加快培养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算法人才。二是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高技能人才。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职业纳入《宁波市级统筹区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2024累计补助“人工智能训练师”600余人。建成2家卓越工程师学院、5家产业工程师学院、10家现场工程师学院,每年培养1万余名工程师后备人才。三是积极塑造人工智能人才生态。组建宁波市首席数据官联盟,依托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选派“科技副总”“产业教授”150余人,深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人才共享机制。设立宁波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成立由224名专家组成的“咨询组”。创建运营开源宁波(NBopen)社区,围绕人工智能等方向培育重点开源项目10个,集聚开发者超1800余名。

 

来源:《信息化建设》杂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