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数说微访谈①于兴虎:AI时代,高端"智造"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智博会·数说微访谈①于兴虎:AI时代,高端"智造"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25-08-07 16:58:18
40
0

甬派君有话说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重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城市形态。作为制造业强市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宁波正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大模型应用等新兴“赛道”,撬动“数”与“智”的深度融合发展。
为推动AI赋能新型工业化,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7日在宁波召开。在智博会开幕前夕,宁波晚报、东南财经、甬派联合策划“数说微访谈”第三季专题报道,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热点议题,专访数字经济领域权威专家与领军者,分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宁波实践,畅谈对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的展望。
众所周知,芯片技术被认为是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但鲜有人知的是,利用芯片技术生产出的各种电子元件(如手机处理器、内存芯片、传感器等)往往微小到让人难以分辨,要想高效、精准地将它们安装到电路板上,需要一双“灵巧手”——那便是“贴片机技术”。
越先进、越微小的芯片,对高速高精度贴片机的要求就越高。为把牢国家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无数科学家呕心沥血,将高端智能装备的国产化视为终身科研的奋斗目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于兴虎博士就是其中一员。
2018年,在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期间,于兴虎跟随导师高会军教授来到宁波创业,参与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下称宁智院)的创办,专攻高速高精度贴片机技术。
“哈工大的毕业生在宁波有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就业机会,人才遍布各行各业。此外,宁波拥有大量的人才和名企,形成了庞大的人才库,吸引着更多的学生毕业后来此创业和就业。”于兴虎说道。
在高速高精度贴片机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换线流程耗时长达45分钟至1小时,成为效率瓶颈。
于兴虎在采访中透露,宁智院孵化的亦唐科技通过AI大模型数据库,已实现革命性突破。“我们收集海量设备运行数据,构建专属大模型数据库。面对柔性生产需求,只需一键操作,就能自动生成程序,将换线时间压缩到5-10分钟。”
通过使用多层较小的多头注意力机制,亦唐科技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模型可实现多维度的全局信息感知能力,就像是给贴片机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能够实现多维感知与多线程工作,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调整、快速反思和改进,让生产线换产品更快、出错更少、效率更高。
亦唐科技生产的超高速高精度贴片机ESM-420。
这一技术核心在于数据量——数据越丰富,模型精准度越高,人工干预需求越低。
“AI大模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降本增效上。宁波的制造业基础发达,但当地企业家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敏感度不高,更关注产品的直接效益。”于兴虎坦言,产业数据开放和国产化是必要方向。尤其是国产软件及装备业应更大程度地开放数据,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目前来看困难重重,客户端数据的保密、品牌的口碑风险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凭借早期布局和用户反馈迭代,德国、日本等巨头仍主导着全球贴片机市场。”于兴虎博士坦言,中国在工业软件领域起步较晚,与日韩存在“四五十年的技术差距”,但AI大模型带来弯道超车契机。“欧洲企业优势源于大量用户反馈。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证明,国产用户支持是迭代的关键。”
如今,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的贴片机效率已跻身全球第二梯队,目标直追国际领先水平。
行业趋势显示,AI大模型正重塑工业软件格局——闭环人工智能通过实时数据优化能实现降本增效,如贴片机换线效率提升,直接降低生产成本20%以上。
通过自主研发,亦唐科技打破了高速运动控制、视觉识别等核心瓶颈,其生产的全自动高速高精度贴片机精度突破25微米,最大贴片速度可达102000CPH(Chips Per Hour,片/小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亦唐科技智能化生产线。
2024年,亦唐科技生产的全自动高速高精度贴片机销售额达1.1亿元,出口额从2024年的数百万元激增至2025年的5000万元至6000万元。
“但我们的产能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于兴虎说,我国每年进口贴片机约2万台,单台设备价格超百万元,仅2023年国内高速高精度贴片机需求就达6.7万台,市场规模600亿元至700亿元,90%以上仍依赖进口。
目前,该公司正加速扩大产能规模。“完成A轮融资后将会推动我们向资本市场进军,目标成为全球高端电子制造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于兴虎表示。
编辑:张波 肖勇 审核:乐骁立 徐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摘录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